从两会看煤炭油气行业:转型升级进行时,未来在哪 “着陆”?(2)
四、绿色矿山与生态修复: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绿色矿山建设的系统性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提出,要强化绿色矿山建设的系统性思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健全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机制,构建由政府、企业、公众、社团等各方组成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绿色矿山企业信息公开机制。
他表示,绿色矿山建设涉及资源开发、安全开采、生态环境修复、污染物排放与处置、水土保持、节能减排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管理、推进。同时,要把绿色矿山建设融入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矿—农—城”一体化规划建设。
(二)矿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指出,矿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他建议完善采煤沉陷区治理政策法规,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土地复垦标准、生态修复标准、居民安置标准等。
此外,袁亮还提出了构建采煤沉陷区“水上农场”的建议,将积水沉陷区域通过搭建不同模式水面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模式,恢复耕地属性和生产功能,并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安全考核范畴。
(三)生态修复中的技术创新与资金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表示,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标准;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和企业出资。他建议健全投资回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也提出,可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绿色矿山“开发式”建设。例如,在黄河流域煤炭开采量大的地区,建立省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基金,以基金为引导,“谁修复、谁受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五、煤炭与油气行业的国际合作与开放
(一)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煤炭与油气行业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表示,贵州省作为资源大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更好地激发区域整体发展活力。他建议国家在重大战略落地特别是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对作为国家战略防御纵深地带的贵州省在重大生产力优化布局、产业转移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华东也提到,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及专项产业基金扶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需求猛增,煤层气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稀有金属则是电池的核心材料。新疆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
(二)国际合作的实践案例
以晋能控股集团为例,该集团依托国家能源异质结技术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异质结、钙钛矿等光伏电池前沿技术。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数控加工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推动煤机制造向专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此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该集团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化工产业的创新发展。
六、前行之路的未来展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煤炭与油气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机遇。通过智能化建设、转型升级、绿色矿山与生态修复以及国际合作与开放等多方面的努力,煤炭与油气行业有望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煤炭与油气领域的“双碳”目标、智能化建设、转型升级、绿色矿山与生态修复以及国际合作与开放等主题提出了众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建议与议案。这些提案与建议不仅为煤炭与油气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优化,煤炭与油气行业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提案与建议涌现出来,为煤炭与油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打造矿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www.intelmining2018.com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