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矿区高差,日发电2万+度!中国能建“绿电自供+智慧矿山”项目投产!
利用矿区高差,日发电2万+度!中国能建“绿电自供+智慧矿山”项目投产!
推荐阅读:
8月18日
由中国能建装配式产业公司
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
湖北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项目
建成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约24.37亿元,占地2200余亩,是湖北省重点项目及巴东县“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首个重大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生产规模为900万吨,产能为每小时3000吨;达产后年产值8亿元以上,实现税收约8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人以上。创新构建了“一园一矿一廊道一码头”综合体系。项目秉承“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理念,集成“长胶带自发电、零排放运输、建筑光伏一体化”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从“用能大户”向“绿电自供”的成功转型。
不用油、不插电
10km长胶带巧变“巨型充电宝”
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项目创新性地将传统运输设备改造为能源回收装置,充分利用矿区500米自然高差,将10千米廊道胶带机与发电系统结合,在物料输送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装机功率达2.5兆瓦,每小时稳定发电1235千瓦时,日均发电量超2万千瓦时。在能源管理方面,项目采用智能调度策略,所发电能优先供给生产线使用,余电则接入地方电网,形成高效的双向消纳模式。并同步建设3.5兆瓦光伏系统,年总发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实现年绿电自供率84%以上,绿电自供能力位居全国同类项目前列。
“油老虎”下岗!
电动矿卡省出一座“金山”
项目在运输环节全面推行电动化转型,投入18台70吨级纯电动矿卡组成作业车队。运营数据表明,每台电动矿卡相较传统柴油车可年节约燃料成本62.5万元,三年周期内综合维保支出减少62.57万元,展现出显著的经济优势。在环保效益方面,单车年均可减少CO₂排放287.04吨,整个车队年减碳量超过5000吨。
为确保电动矿卡的高效运行,项目配套建设了智能充电站,并开发了专属的调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实时数据监测,动态优化运输路线和充电策略,使车队空驶率降低35%,综合能耗下降22%。这种规模化应用纯电矿卡的实践,为露天矿山运输环节的清洁化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建筑穿上“光伏外套”
屋顶变身“绿色电厂”
项目创新采用建筑与能源融合技术,在矿区生产生活区的建筑表面部署3.5MW光伏发电系统,配套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构建了“发-储-用-管”全链条智慧能源体系,实现了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不同于常规光伏加装方案,BIPV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结构完美融合,既保持建筑美观,又实现空间高效利用。该系统覆盖半成品加工区、运输廊道、成品加工区等多个场景,配合储能设备和智能配电系统,构建了完整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年均发电量达322.5万度,相当于1200户家庭的年用电量。环境效益方面,年均可减少CO₂排放3215吨,同时光伏建筑的隔热效果使室内空调能耗降低约20%。这种将工业建筑与新能源发电相结合的模式,为高耗能企业的能源自给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数智赋能
构建绿色智慧矿山“最强大脑”
项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在销售环节,通过电子围栏与智能称重系统的联动,实现了车辆自动识别、数据实时上传和在线结算,整个流程无需人工干预,运营效率提升80%。智能产销存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动态,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使库存周转率提升40%,订单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这种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显著提升了矿山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针对矿区复杂的地形条件,项目创新构建了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该平台集成GIS、物联网和AI技术,1:1还原矿区实景,实现生产全要素的可视化管理。在安全监测方面,采用GNSS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计和InSAR遥感等技术,构建了多层次监测体系。平台通过AI算法分析监测数据,可提前预警边坡位移等安全隐患,预警准确率达到95%以上。同时,设备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运行参数,实现预测性维护,使设备故障率降低60%。这种虚实结合的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矿山的安全管控水平。
项目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数字孪生平台采用全国产GIS软件和数据库开发,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化底座。自主研发的AI算法在市场需求预测、生产排程优化等方面表现优异,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所有系统深度适配企业私有云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国产化技术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这套系统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运维成本降低40%,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安全可控的技术示范
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能建在矿能融合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鄂西山区探索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为全国矿山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样本与商业范式。
@打造矿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www.intelmining2018.com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