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534803890 欢迎访问云冈区煤机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资讯要闻1

尾矿坝数字孪生:守护矿山安全的 "虚拟镜像"

发布时间:2025-08-27 10:16:55

尾矿坝数字孪生:守护矿山安全的 "虚拟镜像"

原创 加星标,不错过→ IntelMining智能矿业
 2025年07月28日 11:52 天津©IntelMining科普撰稿,实际以原文为准原文参考:郑彬彬, 杨 阳, 聂 闻, 王文松, 杨永浩, 王玉康. 尾矿坝数字孪生:内涵、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J]. 金属矿山, 2025, 54(5): 127-.

当你站在尾矿坝前,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座沉默的蕴含风险的土坝,但在数字世界里,它正被精准复刻 —— 每一寸位移、每一丝渗流都被实时捕捉,每一种潜在风险都被提前推演。这就是尾矿坝数字孪生技术创造的奇迹。作为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必要设施,尾矿坝既是生产环保的 "守护者",也是潜在的 "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如何破解其安全管理中的数据孤立、信息孤岛和应用离散化难题?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彬彬副教授团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给出了答案。

01

数字孪生:尾矿坝的 "平行宇宙"

尾矿坝数字孪生(DTTD)并非简单的 3D 模型,而是一个融合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智能系统。它集成了尾矿坝物理模型、传感器数据和运行历史数据等多源信息,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出与真实坝体高度一致的数字镜像,能够实时动态反映坝体的运行状态、行为、功能和性能。想象一下,这座虚拟大坝就像真实坝体的 "数字分身",不仅能同步复刻外观,更能模拟内部应力变化、渗流路径等肉眼难见的细节,为安全管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支撑这个 "数字分身" 的是独特的 SAFETY 六维模型,包含六大核心要素:

真实尾矿坝:作为物理原型,提供结构形态、材料组成等基础数据

虚拟尾矿坝:在数字空间复刻实体,可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响应

数据采集:通过航天、航空及地面监测网络实现全方位感知

孪生数据:融合真实与虚拟数据,衍生出预测模型等高价值信息

功能:涵盖质量监控、风险预警、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

连接:实现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无缝交互,形成闭环管理

这种多维架构赋予了尾矿坝数字孪生四大特征:"形性关联" 确保虚拟模型与实体在形态和性能上高度一致;"算测融合" 让高精度计算与实地测量深度结合;"虚实交互" 实现物理坝体与虚拟模型的双向反馈;"两体一化" 则整合复杂地质体与工程结构体,全面反映坝体整体状态。

02

四层架构:数字孪生的 "神经网络"

要让这个虚拟系统高效运转,离不开精密的系统架构。尾矿坝数字孪生系统如同一个四层金字塔,从下到上分别是基础支撑层、模型构建层、仿真分析层和功能应用层,每层各司其职又相互联动。

基础支撑层是整个系统的 "感知神经"。这里部署了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像激光扫描仪捕捉三维图像,水文传感器记录水流数据,形成全覆盖的监测网络。同时,通过时空网格编码等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了不同设备、不同格式数据的兼容问题,为上层应用奠定数据基础。

模型构建层负责打造虚拟坝体的 "骨架"。它遵循 "三维地形 — 几何模型 — 合并" 的流程:先用 GIS 和遥感技术重现地形轮廓,再结合设计图和勘探数据构建地下结构模型,最后将两者合并,生成包含初期坝、堆积坝、排洪构筑物等细节的完整三维模型。借助 3d MAX 与 BIM 技术,模型精度可达毫米级,连坝体的每一处接缝都清晰可见。

仿真分析层是系统的 "大脑"。它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坝体应力应变,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时空演变模型,能推演未来不同工况下的坝体状态。比如当遭遇暴雨时,系统可快速计算出坝体承受的水压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渗漏点,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功能应用层则是技术落地的 "双手"。它包含两大核心功能:风险诊断与定位能识别坝体异常并精确定位隐患;应急管理决策辅助可模拟灾害演化,生成应急预案并进行虚拟演练。这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03

四大技术:数字孪生的 "钢筋铁骨"

支撑这个复杂系统运转的,是四项关键技术构成的 "技术矩阵"。

传感技术是系统的 "千里眼" 和 "顺风耳"。为适应尾矿坝的恶劣环境,研究者开发了基于微纳加工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它们体积小巧却能精准捕捉位移、压力等参数。同时,新型磁性材料、液态金属和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应用,让传感器在极端气候和化学腐蚀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

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 "信息高速公路" 的畅通问题。系统采用 OPC UA 工业通信协议,这一协议如同标准化的 "数据集装箱",能安全可靠地传输各类监测数据,同时支持不同设备、系统的无缝对接。无论是局域网内的实时传输,还是云端的远程分析,都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跨平台协作提供可能。

快速分析技术让系统拥有了 "瞬间思考" 的能力。面对庞大的模型计算量,AI 算法成为提速关键:先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不同工况的数据库,再用这些数据训练 AI 模型,形成可快速调用的预训练模型库。这就像医生参考病历快速诊断,系统能根据现场工况直接调用对应模型,大幅减少计算时间,满足实时性需求。

模型更新技术确保虚拟系统与真实坝体 "与时俱进"。尾矿坝的状态时刻变化,系统会持续比较仿真结果与实时监测数据,当误差超过限值时,自动修正模型参数。这种动态校准机制,让虚拟坝体始终与真实状态保持同步,就像给模型装上了 "自我进化" 的引擎,不断提升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