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重点岗位机器人占比超50%!晋杭四大企业组建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3年重点岗位机器人占比超50%!晋杭四大企业组建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山西科技报新媒体 当智慧矿山的技术需求遇上顶尖企业的创新实力,一场跨区域、跨领域的产业协同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落地生根。8月29日,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杭州具身智能中试基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联合研发协议,四大行业巨头携手构建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协同破局煤矿井下复杂作业难题,为山西乃至全国矿山智能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勇出席签约仪式,杭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滨江区委常委、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滨江区常务副区长陈宇,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效生分别致辞,从区域协同、产业创新角度阐述此次合作的战略价值;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曦主持仪式,全程见证这一推动矿山科技变革的关键时刻。 各擅胜场:四大巨头的技术“硬实力” 此次构建创新联合体的四方,均在各自领域手握“核心技术筹码”,形成从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到中试验证的完整闭环,为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筑牢根基。 作为扎根山西的“智慧矿山排头兵”,山西科达自控不仅是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更已构建起覆盖矿山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成熟软硬件体系。截至签约前,公司累计拿下矿山机器人相关知识产权70余项,其研发的矿用智能监控系统、井下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已在山西多座煤矿实现常态化应用,能精准应对井下粉尘、潮湿、电磁干扰等复杂环境,为此次联合研发提供了“接地气”的矿山场景技术储备。 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则是全球具身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标杆”。作为国内四足机器人相关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其技术实力早已突破国际壁垒——不仅研发出全球首个可实现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动人形机器人,更凭借四足机器人超60%的全球市场份额、领先全球的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业务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在机器人运动控制、自主导航、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将直接解决矿山机器人在狭窄巷道、复杂地形中的移动与作业难题。 作为合作的“场景发包方”,山西焦煤集团的行业地位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实战土壤”。这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炼焦煤生产加工企业,炼焦煤产销量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旗下煤矿涵盖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等多种类型,井下存在高瓦斯、窄断面、多岔路等典型复杂工况。正是基于对煤矿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山西焦煤将多年积累的井下作业数据、场景痛点全面开放,成为联合研发的“需求导向者”与“应用验证者”。 而杭州具身智能中试基地科技有限公司,则扮演着“技术转化桥梁”的角色。公司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向,以“测试—验证—应用”为主线搭建的中试平台,能模拟井下高温、高压、黑暗等极端环境,为研发中的机器人提供从实验室到现场应用的“过渡验证”服务。其致力于打造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模式,将有效推动四方技术成果快速落地,避免研发与应用“脱节”。 协同破局:从“单兵作战”到“集群攻坚” 签约仪式上,四方代表分别从技术、进展、前景维度,勾勒出创新联合体的协作蓝图。杭州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详细介绍具身机器人最新技术突破,包括机器人负载能力提升、续航时间延长等关键指标;山西科达自控董事长付国军披露联合开发进展——目前已完成井下场景需求梳理、机器人初步方案设计,下一步将进入核心部件选型与算法优化阶段;山西焦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鲍永生则展望应用前景,提出“三年实现重点煤矿井下高危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超50%”的目标。 随着两份关键协议的签署,四方协作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山西焦煤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樊大宏,山西科达自控总经理高波,杭州宇树科技行业总经理单永刚共同签订《矿用多足特种机器人联合研究室共建协议》,明确将组建专项研发团队,聚焦多足机器人在井下巡检、设备维护等场景的应用;随后,四方代表进一步签订《联合开发矿山具身智能框架协议》,敲定技术研发路线图——针对煤矿井下复杂工况与狭窄空间环境,重点突破机器人自主决策、协同作业、抗干扰通信三大核心技术,最终开发出能适应井下实际需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合作并非“临时拼凑”,而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与杭州高新区(滨江)跨区域协同的成果。两地从初步接洽到项目签约仅用两个多月,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协调四方解决技术标准对接、数据共享、成果分配等关键问题,彰显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真抓实干的执行力”。这种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不仅让山西的矿山场景优势与杭州的科技研发优势实现互补,更为全国跨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长远价值:为山西矿山智能化立“产业标杆” 此次四大巨头构建创新联合体,其意义远超一个技术研发项目——它将推动山西矿山智能化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升级”,为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矿山智能化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从短期看,联合研发的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直接破解煤矿井下高危作业困局。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进入高风险区域作业,可大幅降低瓦斯爆炸、顶板垮塌等事故风险,实现“减人增效、增安提效”的核心目标,这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高度契合。 从长期看,创新联合体将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良性循环。四方合作中积累的井下机器人研发经验、技术标准、应用方案,可复制推广至山西其他煤矿企业,带动省内矿山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同时,联合研究室的搭建、中试平台的共享,还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山西,形成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山西转型综改再添新的“增长极”。 正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相关负责人所言:“此次四方合作,是山西依托能源基地优势、拥抱前沿科技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创新协作平台,让更多‘山西需求’与‘全球技术’精准对接,推动山西从‘能源大省’向‘能源科技强省’加速迈进。” @打造矿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www.intelmining2018.com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