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534803890 欢迎访问云冈区煤机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资讯要闻2

露天矿山运输的 "效率革命":半连续运输的绿色突围

发布时间:2025-07-09 15:37:36

露天矿山运输的 "效率革命":半连续运输的绿色突围

原创 加星标,不错过→ IntelMining智能矿业2025年07月02日 10:59 天津

©IntelMining科普撰稿

参考原文:汪 昕, 李 贲, 张 媛, 毕 林, 代碧波. 露天金属矿典型运输工艺发展现状及展望[J]. 金属矿山, 2025, 54(5): 17-



当你使用智能手机、驾驶电动汽车时,可能不会立马联想到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原材料 —— 铜、铁、锂等金属,需要从露天矿山中被高效开采运输出来,但你也知道这是事实。在矿业这个看似传统的领域,关于运输效率的技术发展持续演进,而半连续运输工艺(IPCC)正是其中的一条主线。

矿山运输的 "两种路线" 之争

露天金属矿的运输环节,就像矿山的 "血液循环系统",直接决定着开采效率和成本。目前行业内主要存在两种运输模式:传统的卡车 - 电铲间断运输工艺(TS)和新兴的半连续运输工艺(IPCC)

卡车 - 电铲工艺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见的 "挖掘机装料、卡车运输" 模式。这种工艺灵活机动,前期投入相对较少,能适应复杂地形,但缺点也很明显: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卡车运输距离变长,油耗和维护成本会急剧上升,而且大量卡车运行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半连续运输工艺则是一种 "组合拳" 策略:矿石先由电铲挖掘,通过自移式或半移动式破碎站破碎后,再由连续输送机运送至选矿厂。这种工艺融合了间断运输的灵活性和连续运输的高效性,自 1956 年在西德首次应用以来,已在铜矿、铁矿等多种矿山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经济账: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的平衡

矿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每一项技术选择都需要精打细算。IPCC 工艺的初期设备投入(CAPEX)通常比 TS 工艺高 60% 左右,但运营成本(OPEX)能降低 43% 以上。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采用 IPCC 工艺的矿山净现值成本(NPC)可减少 28%,这意味着长期运营能节省巨额开支。

在智利丘基卡马塔铜矿等大型矿山的实践中,IPCC 工艺的优势更为明显:虽然初期要投入更多资金建设破碎站和输送系统,但每吨矿石的运输成本能降低 20%-35%。特别是当矿山开采深度超过 300 米后,卡车运输的经济性会急剧下降,而 IPCC 工艺的成本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风险抵御能力是另一项关键指标。研究表明,TS 工艺对燃料价格波动更为敏感,而 IPCC 工艺由于能源结构更稳定,在市场波动中表现出更强的经济韧性。在矿石价格、产量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IPCC 工艺的净现值(NPV)为负的概率显著低于传统工艺

安全与社会价值的权衡

矿山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IPCC 工艺通过减少卡车数量,能显著降低交通事故风险。数据显示,传送带的事故率和伤亡案例远低于重型卡车,采用全自移式破碎输送工艺(FMIPCC)的矿山,安全性能比传统工艺提升 40% 以上

但技术进步总会带来社会影响的讨论。IPCC 工艺的广泛应用会减少卡车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岗位需求,这也是 TS 工艺在社会指标评价中得分较高的原因。如何平衡技术升级与就业稳定,成为矿山企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伊朗学者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发现,不同工艺在安全与社会指标上各有优劣:FMIPCC 工艺安全性最佳但社会影响较大,而 TS 工艺则相反。这提示我们,运输工艺的选择需要结合矿山所在地区的就业状况、社区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绿色矿山的必由之路

在 "双碳" 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下,矿山的环境表现越来越受关注。IPCC 工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选择。

生命周期评估(LCA)数据显示,IPCC 工艺的能耗为 818 MJ/t,碳足迹为 67 kg/t,相比 TS 工艺(能耗 1024 MJ/t,碳足迹 70 kg/t)分别降低约 20% 和 4%。如果进一步采用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炭,IPCC 工艺的温室气体排放降幅可提升至 22%,这对实现矿山低碳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两种工艺的能耗差距会逐渐拉大。研究表明,当运输区域坡度角超过 15° 后,TS 工艺与 IPCC 工艺的能耗比趋近于 4:1,碳排放比趋近于 3:1。在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的背景下,IPCC 工艺的环境价值将更加凸显。

                                                技术突破点:从优化到创新

IPCC 工艺的广泛应用,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技术问题:最佳过渡时间、破碎站搬迁计划和输送机布局。

最佳过渡时间指的是矿山从 TS 工艺转向 IPCC 工艺的最佳深度或时间点。我国太钢尖山铁矿通过建立费用相等模型,精准计算出两种工艺总费用相等的时间点,确定了半移动式破碎站的最优移设方案,为同类矿山提供了宝贵经验。

破碎站搬迁是另一个技术难点。随着矿山开采推进,破碎站需要定期移动以缩短运输距离。加拿大某铜矿通过整数规划模型,将生产调度与破碎站搬迁计划相结合,使矿山净现值提升了 57.5%,展示了智能化规划的巨大潜力。

输送机布局则直接影响整体效率。在伊朗 Sungun 铜矿的实践中,通过两阶段融合粒子群优化算法(TSF-PSO)优化破碎站布置,直接降低运输成本约 5.96 亿元。这表明,算法优化能为矿山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智能与连续的融合

面向 "十五五" 及更长远发展,露天矿山运输工艺正朝着三个方向演进: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解决当前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未来的评价模型将融合经济、安全、环境等多维度指标,结合客观数据与专家经验,为工艺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智能算法的深度应用是另一大趋势。机器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将提升运输系统的动态优化与预测能力,特别是在应对设备故障、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时,智能系统能快速调整调度方案,保障生产连续性。

广义连续运输工艺的探索值得关注。针对我国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矿产开发,"短程转载 — 移动破碎 — 大倾角提运" 的新工艺,有望解决运输不连续、成本高的难题,为超大露天矿低碳开采提供新路径。

从卡车轰鸣到传送带的平稳运转,露天矿山运输工艺的演进,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矿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缩影。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IPCC 工艺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重塑我们获取矿产资源的方式,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着矿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