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高科:矿井辅助运输全流程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工大高科:矿井辅助运输全流程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矿井辅助运输,这个看似传统而古老的领域,正随着科技的进步焕发新生。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成功推出了矿井辅助运输全流程智能管控(平台及无人驾驶) 关键技术及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矿山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更为矿山的智能化建设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在此前举办的“矿山安全科技进内蒙古”活动中,工大高科董事、总经理程运安对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深度分享。
一、矿井辅助运输的智能化需求迫在眉睫
提及矿井辅助运输,程运安首先展示了一项数据:《2012-2021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与规律分析》显示,十年间,虽然重大事故发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死亡人数却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在一般性事故中,机电、运输、顶板等事故占比却居高不下,其中运输事故占比高达92%。“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运输环节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程运安语气坚定。
他进一步指出,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井下运输环境愈发复杂,传统的人工调度和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矿山的需求。因此,实现矿井辅助运输的智能化,不仅是为了提升运输效率,更是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二、国家政策引领智能化建设
事实上,国家对于矿山智能化建设早已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到国家能源局,再到地方各级部门,都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矿山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程运安提到,这些政策中对于辅助运输的要求尤为明确,包括建设具有智能规划、任务分配功能的辅助车辆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监控、指令下达、运输任务调配等功能,以及鼓励探索应用无人驾驶相关技术。
“政策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程运安表示,“我们团队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研发更加先进、可靠的智能化辅助运输系统。”
三、关键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在工大高科团队的引领示范下,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智能感知、通信网络、安全控制以及综合智能管控平台等关键技术,为矿山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感知是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的基础。程运安介绍道:“我们通过物资编码识别、机车车辆定位、区间信号防护以及车况路况感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井下运输环境的全面感知。”这些感知数据为后续的智能调度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信网络技术
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是实现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的关键。工大高科建立了车地通信网和车域网,实现了高速通信快速切换和工况、编组完整性检查等功能。同时,他们还开发了人机交互终端APP,使得信息交互更加便捷。
安全控制技术
安全是矿井运输的生命线。工大高科在安全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应用于牵引车辆、道岔、风门等关键设备的安全控制、行车预警防护等。特别是在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场景中,他们分别采用了高可靠高安全铁路信号控制技术和系统层面的精确位置信号防护技术,实现了超速失速防护、疲劳驾驶预警报警等功能,有效保障了运输安全。
综合智能管控平台
综合智能管控平台是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的核心。程运安表示:“我们的平台涵盖了有轨机车的无人驾驶、无轨运输的辅助驾驶以及物资溯源的智能管控等功能,实现了对井下多载具运输工具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这一平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应用案例彰显成效
工大高科的技术成果已经在多个矿山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山东能源赵楼煤矿和新巨龙煤矿,他们基于无线网络和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实现了地轨车、单轨吊车和胶轮车立体交通车辆智能调度管控。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淮河能源的物资溯源智能管控系统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该系统采用“主动扫码+被动读卡(无源卡)+精确定位(机头)”相结合的感知手段,实现了从物资申领到调车派送的全流程管控。这一创新模式大大提高了物资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在中国五矿安徽开发矿业、雷波新洋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巴姑磷矿、金川集团二矿区以及云南铜业凉山州拉拉铜矿等地,工大高科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应用案例充分证明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五、未来展望:持续创新推动智能化进程
对于未来,程运安充满了信心。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加先进、可靠的智能化技术产品。”程运安表示,“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与矿山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化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他强调,智能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矿井辅助运输智能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